面临以智能化为首的汽车“四化”,近三年,中国车市正在迎来亘古未有的大变局。这场大变局并没有在2021年落下帷幕,相反,还会在新的一年更深条理、更大广度改变中国车市,这对身处其中的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型,不再是“做和不做”而是“该若何做”。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伟力
2022年,坐下来谈谈“股比”
外企车企扩大其在华合资车企的股比,不失为“转型”的一个高效解决方案。2022年2月7日,春节长假归来的第一天,韩国起亚与盐都会政府、悦达团体签署扩大投资协议。起亚和悦达组建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设计增资9亿美元,通过扩大投资、导入新车型、生长新能源汽车、设立出口基地等方式,迅速提升整车销量及产能行使率。新合资公司不再有东风团体的身影,东风退出,意味着东风悦达起亚正式成为历史。
可以预见,随着“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在2022年作废,合资车企的股东双方将坐到谈判桌上,就合资企业的股比,举行新一轮的博弈,起亚团体仅仅只是一个最先。
重组、合并、混改,“转型”无处不在
开电车回乡一路盯“电表”?低温开纯电动汽车跑长途请三思
事实上,不但单是起亚等国际二线汽车品牌追求在华合资企业的更鬼话语权,一线汽车品牌如宝马、特斯拉、民众已经行动起来。特斯拉成为首个在中国自力建厂的外资车企。一些外资企业则通过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高在合资企业的持股比例。
这一轮转型浪潮中,中国品牌正在自动作为,接纳的方式是“收购”。即,以一定的资金换取资质、产能和手艺。经典的案例有,2020年,吉祥接盘力帆,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在接手一年之后,双方还更进一步,确立50:50的合资公司。除了吉祥,连续扩张的长城汽车先后接手了猎豹工厂和汉龙汽车。
在这一轮转型浪潮中,海内大型汽车团体也没有置身事外。一方面,起劲响应国家政策,构建现代企业运营制度;另外一方面快速回笼资金,减轻生长压力。2018年由国资委下发的《国企改造“双百行动”事情方案》成为一汽、东风、广汽、长安、奇瑞等国有企业混改的指导性文件。2021年,广汽团体宣布,旗下子公司广汽埃安举行资产重组,进入混改阶段,追求自力上市。完成混改,行使资源市场的气力实现企业高质量生长,进而提升竞争力,成为海内大型汽车团体完成转型的解决方案之一。
从合资到自主,从股比更改到吞并重组,从轻装上阵到混改上市,中国汽车正在面临着三十年来亘古未有的挑战和伟大变局。无论是挑战,照样变局,无不意味着车企正在被重塑。这对于车企而言,均是一个全新的最先,一个优越的时机。
股比开放:2018年,国家发改委示意,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作废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作废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作废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作废合资企业不跨越两家的限制。
【记者点评】
股比铺开,会对中国车市造成什么影响?从2021年的种种迹象来看,是利大于弊。一方面,外资方要在竞争猛烈的中国车市中驻足,需要连续导入新手艺、新车型和更多的资金,扩大产能,提升销量,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另外一方面,外资企业会进一步重视其在华生产基地的作用,并以该基地为基础,扩大产物出口,进而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更为要害的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汽车将加速完成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型。越开放,竞争力越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创下历史新高,累计出口跨越150万辆。2022年,有望突破200万辆。
【编辑:蒋妍】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2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