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是“雨水”节气。雨水节气空气湿润,不似夏暑天气燥热,也不似冬天严寒,正是养生的好时机。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博导胡运莲教授提醒市民:雨水时节气温最先回升,但仍是整年寒潮泛起最多的时节之一,乍暖还寒,养生要点在于调畅肝脏、健脾利湿。
“春捂”捂好背腹足,洗头实时吹干
雨水时节虽然不像隆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松散,对风寒之邪的抵制力会有所削弱,中医有“燥寒冻肉,湿寒入骨”一说,因此“春捂”依然异常主要。一是“寒从脚下起”,二是寒易伤阳,不要过早减冬衣,春捂原则是“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由于这里有“阳脉之海”——督脉,削减伤风发生几率;腹部保暖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所谓寒性腹泻就是胃肠型伤风。
对于年迈体弱者只管不用碰冷水,否则湿寒侵入枢纽,又无足够的阳气驱寒于外,若是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久之则泛起风湿寒性枢纽痛。洗头、淋浴后要实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一防伤风,二防湿气进入体内。
肝脾“欢喜冤家”,养肝也要增补脾胃
从北京到北京,从舞台变平台
“冷冰雪”变身“热运动”未完待续 随着今天中午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比赛结束,中国运动员也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比赛任务。2月19日晚,中国运动员隋文静/韩聪不负众望,以完美发挥将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最后一个冲金点顺利拿下。
肝与脾是一对欢喜冤家,经常是肝容易“欺压”脾,一方面春季肝旺,脾就相对弱,春季养生欠妥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效的下降。此外由于雨水增多,地湿之气(外湿)渐升,易困脾,因此雨水养生应偏重于调畅肝脏和健脾利湿。
调畅肝脏也就是中医说的“疏肝”:保持心情愉快即能气血协调;在饮食上少酸(肝之味)微甜(脾之味),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抑肝扶脾,只管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是为抑肝扶脾;还可以泡一壶合欢花、玫瑰花茶等一样平常饮用,均有助于调畅肝气。
健脾利湿就是内以养护脾性,外以清利湿邪。春寒料峭,湿气一样平常夹“寒”而来,雨水前后“春捂”也是养脾。在此推荐一款健脾利湿佳品——芡实莲子苡仁粥。芡实有益肾固精,补脾除湿之功效;莲子可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苡仁则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
春季别忘养阳,在此稀奇推荐“摩腹养阳法”,也就是睡前摩腹加提肛。详细方式:睡前仰卧位,以肚脐为中央,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偏向旋转推拿200次左右,提肛100次,此法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雨水勿“伤春”,保持情绪稳固
雨水时节天气转变无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颠簸,甚至心神不安。《黄帝内经》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这个愁忧就是现在说的郁闷,情志郁闷会导致人体气机闭阻,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尤其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极为晦气。中医说“春属肝”,也就是春气通肝,当春气渐浓时,人的肝气也渐旺,情绪就容易被搅动,因而应当接纳起劲的修身养性方式:增添户外流动如春游,早睡早起少熬夜,多听音乐熏陶性情,善于倾吐,保持情绪稳固。
记者罗兰 通讯员胡梦
【编辑:蒋妍】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2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