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全球媒体 共襄冬奥盛会

  本报记者 李 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7日 第 03 版)

  “谢谢你们!”《今日美国》记者洛瑞用刚学会的中文,谢谢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央的事情职员。第一次加入奥运会采访报道的洛瑞在采访预约、装备调试方面遇到了问题,事情职员实时辅助他顺遂解决。冬奥报道竣事后,他特意找到事情职员送来小礼物表达谢意。

  北京冬奥会的精彩故事激荡人心,吸引全球无数关注的眼光。新闻媒体就像一座桥梁、一扇窗口,让天下领会冬奥、感知中国。疫情防控靠山下,媒体流传的主要性更为彰显。遵照“简约、平安、精彩”的办赛要求,凭证新闻纪律并连系现真相形,北京冬奥组委打造出一套相符奥运尺度的高水平媒体服务保障系统,让来自天下各地的媒体记者事情得以顺遂完成,周全、立体、生动地把北京冬奥盛会传往天下各地,向天下出现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更快更利便 做到专业保障

  主媒体中央是来自全天下记者的“冬奥之家”。从简约办赛的要求出发,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央将主新闻中央和国际广播中央合二为一,进一步集约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各路记者缔造了加倍便利高效的事情环境。1月24日,主媒体中央进入24小时运行状态。住手冬奥会竣事,北京冬奥组委共组织新闻宣布会15场,媒体吹风会20余场,吸引2000余人次记者加入。

  “我们竭尽所能为每一位媒体记者提供辅助,陪同人人一起采访好、纪录好、流传好这场奥运盛会。”北京冬奥组委新闻谈话人赵卫东说。从一流的硬件设施、先进的手艺和信息系统,到便捷的交通服务、周密的食宿放置,北京冬奥会为媒体记者们提供了科学而专业的服务。

  想媒体之所想,仔细领会采访需求,北京冬奥组委据此组织了14场整体采访,主题涵盖冰墩墩设计理念、北京冬奥村实地采访、国家速滑馆若何打造“最快的冰”等,广受好评。此外还为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专访北京冬奥组委新闻谈话人严家蓉、手艺部部长喻红、运发动委员会主席杨扬等人缔造便利条件,讲好中国筹备北京冬奥会的故事,展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冬奥报道争分夺秒,媒体服务“快”字当头。奥林匹克信息服务系统将所有信息实时汇总、同步更新。无论身处哪个场馆,都能看到所有新闻宣布会的直播。新闻服务台24小时运转,赛事时代,北京冬奥组委新闻采访团队共向2万余人次记者提供信息和新闻服务,做到即时回应、全程笼罩。

  科技是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也为媒体报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出现出面目一新的效果。从主媒体中央到各个竞赛场馆,5G信号全笼罩。坐上媒体记者席,赛场公共信号清晰出现在桌面高清数码显示屏上,辅助记者捕捉更多赛事细节。先进的数字手艺则支持摄影记者即拍即传,让全球同步看到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瞬间。

  更细更温暖 体现周密服务

农村人居环境新观察: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更加宜居

”正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国虹介绍,目前全县共有63个村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置,52个村实行了小桶入户。为了解决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的难题,盘锦市积极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依靠财政专项资金,修建农村污水管网,安装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疫情防控是媒体服务事情的重中之重。北京冬奥组委连系我国抗疫事情积累的名贵履历,在运行中不停查漏补缺,以周密暖心的服务织就一张“平安网”。

  媒体班车凭证赛事需求动态调整,确保记者们不会在室外停留太长时间。场馆防疫服务也在细微处见真章,手部消毒装备随处可见,名堂溜冰、短道速滑等摄影记者对照集中的赛事,记者席每隔一个座位事先贴上尼龙绷带,保持有用社交距离,缔造平安的事情环境。

  “精彩的疫情防控事情为北京冬奥会的乐成举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以为我们生涯在天下上最平安的地方,所有场馆都定期消毒,事情职员的服务也异常知心。”土耳其记者阿塔·卡拉库鲁的心声,也是各路媒体记者的普遍感受。

  仔细的媒体服务体现在各个环节中。在主媒体中央餐厅,“机械人师傅”担纲主角,无论想吃中式煲仔饭、东坡肉照样西式汉堡、意式肉酱面,百余个“大师傅”各有分工,确保供应。

  “休息不足”是记者采访大赛的常态,主媒体中央在公共区域放置了20台胶囊休息舱,兼具睡眠、事情、娱乐等功效,科技感十足,颇受迎接。记者们休息“充电”之余,也将这个休息舱纳入报道线索,展现人性化服务。

  北京冬奥组委充实思量到媒体记者的多样需求。年数较大的记者不善于使用网络检索信息,事情职员便自动提供纸质赛事、班车信息。洗手间、服务台等场所都设置了无障碍设施,体现出对残疾人群体的人文关切。

  更美更厚实 展现文化精髓

  “真没想到在闭环里另有时机旅行长城,太壮观了。”登上居庸关长城,德国记者乌特玛格难掩兴奋。为了厚实媒体报道内容,更好流传北京都会形象,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多部门组织了5次长城旅行体验流动,吸引了62家次媒体机构200人次介入。“每次宣布报名信息后,名额基本上在半个小时之内就预定满了,许多记者还特意到媒体服务台咨询相关流动。”事情职员说。

  北京冬奥会实行闭环治理,若何填补境外注册媒体无法更多感受主理国和主理都会风貌的遗憾?北京冬奥组委花了不少心思,开展了15场线上旅行采访流动。借助远程视频采访装备,让记者感受“双奥之城”的文化、科技成就,“走进”故宫看大国工匠若何修缮文物等,以直播方式“陶醉式”展现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风貌以及福建区域的传统文化……

  美国记者伊恩·惠特贝瑞险些“打卡”了所有线上旅行流动,“这种线上采访十分有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秀丽山河,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希望以后能有时机去实地看看”。

  当冬奥会与中国年相遇,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给全球媒体记者留下温馨难忘的美妙回忆。主媒体中央和各个竞赛场馆分新闻中央里,“贺新年”剪纸画装点各处,红彤彤的中国结喜气洋洋。剪纸、书法等特色民俗流动体验区,吸引记者们兴致盎然地介入。“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冰雪竞技舞台,也是中华文明与天下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让天下看到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赵卫东说。

  不负期待,一届精彩、特殊、卓越的奥运盛会出现在天下眼前。

【编辑:陈文韬】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28010.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022年2月27日 08:30
下一篇 2022年2月27日 09: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