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问)许海云:为何说北约东扩是非理性的?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为何说北约东扩是非理性的?
作者 许海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俄乌冲突发作后,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出强烈训斥并实行“史上最严肃制裁”,各方主要关系进一步升级。俄乌谈判最先后,事态依旧扑朔迷离,连续受各方关注。
然而,事实真如美西方国家所形貌的那样,俄罗斯要为俄乌冲突肩负所有责任吗?美西方国家是守护国际正义尤其欧洲和平的正义使者吗?事实上,俄乌冲突发作可谓尚有隐情,其中北约东扩是解构其缘起的一个主要维度。
资料图:2018年10月25日,北约举行“三叉戟接点2018”团结军事演习。
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北约理应在冷战竣事退却出历史舞台,但它并不愿像华约一样销声匿迹。在美国国务院一手导演下,北约在20世纪90年月初制订以东扩和转型为主旨的生长战略,东扩就此成为北约政治与平安生涯主题。在《北约东扩讲述》中,北约曾提出,东扩并不针对俄罗斯,并要与俄确立牢靠关系,双方配合致力于建设欧洲平安结构。在随后出台的“和平同伴关系设计”中,北约更延续了北俄配合推动欧洲平安的理念,甚至与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划分确立双边协商机构,配合商讨欧洲平安建构。
正是在这种靠山下,北约开启东扩历程。1999年吸收捷克、波兰、匈牙利三国,2004年吸收斯洛伐克等七国,2009年吸收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两国,2017年吸收黑山,2020年吸收北马其顿。五轮东扩后,北约并未明言止步于此。事实上,在五轮东扩时代,北约不止一次提及地处欧亚大陆要地的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在美西方国家不停指导与挑动下,格鲁吉亚在2003年发作“玫瑰革命”,乌克兰在2004年发作“橙色革命”,两国均确立亲西方政府,尽显脱节俄罗斯影响的倾向。只管在俄罗斯的强力威慑下,北约惮于直接吸纳两国,但将两国纳入其势力局限的意图十分显著。
从谋划到拥有30个成员国,北约东扩连续了30多年,形成怪异的东扩逻辑。这一逻辑并非北约自我标榜的互助共赢型双边或多边逻辑,而是一种自我主导型单边逻辑,它不仅为北约与俄罗斯矛盾激化埋下祸根,而且成为俄乌冲突的隐性泉源。
3月8日北京交通压力突出 多条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理
早高峰交通压力大,北部城区,东南部、西南部环路、联络线、高速公路更为突出,部分学校及医院周边将出现短时车流集中情况。3月8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赛区国家体育馆将进行残奥冰球比赛,国家游泳中心将进行轮椅冰壶比赛;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进行残奥高山滑雪比赛。
当地时间2月27日,乌克兰首都基辅陌头,马路空空荡荡,难寻行人身影。
第一,北约东扩逻辑存在不合理性。正如美国战略头脑家乔治·凯南、基辛格、米尔斯海默等人所强调的那样,北约东扩自始至终是个错误。北约自我定位为防御组织,但在冷战后并不存在类似华约的竞争对手。因此,提防侵略不外是北约的一种政治捏词,属于人为的逻辑倒置,北约硬性设定潜在威胁或对手,以此说明东扩的“合理性”。进入21世纪后,普京向导下的俄罗斯不再对北约俯首听命,由此成为北约提防的“侵略者”,北俄竞争就此开启。俄乌冲突现实上正是北约东扩逻辑倒置,进而导致竞争关系的延续与扩大。
第二,北约东扩逻辑具有矛盾性。北约在名义上提倡与俄罗斯互助,但在以往东扩中却一直将俄视为竞争对手。虽然双方曾确立互助委员会,北约甚至还在莫斯科设立做事处,但由于东扩一直以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为目的,以削弱俄罗斯对欧洲事务的战略话语权为宗旨,势必会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弹。从首次东扩最先,俄罗斯就向北约提出异议,随同往后每一次东扩,俄罗斯的抗议愈加猛烈,双方围绕乌克兰、格鲁吉亚是否加入北约,多年来一直明争冷战,博弈从未住手。此次俄乌冲突中,看似俄罗斯以军事斗争这种极端方式解决双方的纷争,现实上却是俄罗斯穷尽所有外交手段后的一种不得已选择。
第三,北约东扩逻辑具有匹敌性。冷战虽竣事,但北约始终没有放弃冷战头脑,而是一直借东扩不停扩大其政治与意识形态地皮,牢固所谓的冷战胜利功效,甚至将欧洲-大西洋区域都纳入其势力局限。此外,北约无视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传统地缘政治职位,不停挑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向其提议挑战,之后再出头调停,迫使俄作出妥协。美西方国家不停挑动乌克兰,一再踩踏俄罗斯底线,这种做法现实上并不新鲜,在东扩历史中可谓屡试不爽。
不能否认,东扩逻辑只管存在悖论,但北约照样由此获得亘古未有的生长。从冷战竣事之初的16个成员国,到当前的30个成员国,北约经由五轮东扩,已经形成某种内在惯性。然而,北约的东扩惯性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即将北约的存在与生长完全依托于东扩,似乎北约不东扩,就会损失生命力。这种非理性同样体现在俄乌战事之中。
当地时间2月27日,乌克兰首都基辅陌头,马路空空荡荡。
首先,为东扩惯性所使然,北约留给众人的印象是,乌克兰似乎成为北约东扩相关争论的要害,但事实并非云云。俄罗斯岂论在俄乌战事之前照样战事时代,设定的目的异常清晰,即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应保持中立。但北约迟迟不愿就此作出答应,只管它从未公然表达出愿意接纳乌克兰之意。同样,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前线签署加入欧盟协议,欧盟也显示出冷漠与淡然。为此,就连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都言辞猛烈地指责北约,既然北约无意吸纳乌克兰,为何不直接说不接纳乌克兰或让乌克兰中立,这样就可以阻止俄乌战事。很显著,东扩惯性已使北约难以从反俄的意识形态战车上脱身,纵然战争注定会使乌克兰国民支出伟大的生命与财富价值。
其次,同样在东扩惯性的驱使下,北约将俄乌冲突视为北俄双方地缘政治争取的一个要害。北约通过东扩,构建起规模空前的欧洲-大西洋区域平安架构,势力局限笼罩了泰半个欧洲。作为东扩的辅助手段,北约还在天下局限内确立多种互助、对话以及联系机制,组成大西洋配合体的外围支持。只管乌克兰对北约及其成员国平安的直接助益极为有限,但乌克兰的政治导向对北约地缘政治扩张却极为主要,尤其是俄乌战事的效果。北约不愿看到俄罗斯行使俄乌战事打断其地缘扩张势头,也不愿让全天下看到北约屈从于俄罗斯的战争威势以及战略威慑。因此,美西方国家源源不停地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以此显示北约与欧盟维护和平的“自由与民主”形象,进而在其成员国与同伴国之间突显其政治树模效应。
由此可见,北约东扩除了为俄罗斯设置了大量平安屏障,还预设了许多政治、外交以及道德陷阱,这在俄乌战事中显示得极为显著。(完)
作者简介:
许海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偏向为国际关系史、北约史以及美外洋交史。2004年、2005年担任德国莱比锡大学、美国维利诺瓦大学接见学者,多次赴西欧各国、以色列、韩国、台湾等地加入国际学术讨论会。自力撰写课本两部,出书专著四部,译著一部,主编著作两部,参编著作四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新华文摘》《现代国际关系》《天下历史》《解放军报》等各种期刊报纸揭晓论文六十余篇,学术代表作包罗《北约简史》《铸造冷战同盟—美国“大西洋同盟政策”研究—1945-1955》《构建区域平安模式——国际系统中的大西洋平安模式与亚太平安模式》等。
【编辑:黄钰涵】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2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