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门话题。据报道,个体培训机构借“双碳”为由头,推出“碳排放治理师”证书培训课程,还号称“免考”“包过”“好就业”甚至可以“挂靠”赚钱。有人在交钱报名后,却遭遇了培训机构虚伪宣传、客服失联、无法退款等问题。
“碳排放治理师”证书听起来就高峻上,再加上培训机构“免考”“包过”“年收入可观”的激昂,一些人很容易动心。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交完学费后,要么培训机构失联跑路,要么学员迟迟拿不到证书。纵然拿到了所谓“碳排放治理师”证书,也只是一纸空文,基本无法进入碳排放相关领域事情,“挂靠”赚钱更是个谣言。
浙江吴兴发现1例新冠肺炎初筛阳性人员
3月5日,上午未出门;12时许抱小孙女去人民路菜场外面摊位买菜;12:20时许离开菜场步行回家,后未外出。3月9日,上午未外出;下午16:00时许带两孙女乘坐其丈夫教练车至大港路中新毛纺探望女儿;晚饭后乘坐丈夫教练车回家。
对于“碳排放治理师”证书,一些消费者很容易将其和“会计师”“修建师”等联系起来,以为都属于职业资格类证书。然而,人社部宣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专业手艺职员职业资格与技强职员职业资格两项,均无“碳排放治理师”相关信息。现在一些培训机构揭晓的“碳排放治理师”证书,只能作为一种培训学时证实。
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宣布了多个批次数十个新职业,一些培训机构闻风而逃,行使部门人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放肆开展种种考证营业,培训质量乱七八糟,有的涉嫌虚伪宣传,扰乱了人才培训行业秩序,侵略了劳动者正当权益。对此,宽大劳动者须擦亮眼睛,别被“考证热”收了智商税。事实,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事情,但凡“免考”“包过”的培训课程,含金量注定不高,大可不必白掏学费。而且,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是执法不允许的,有关部门一直以来都在严肃袭击“挂证”行为。培训机构所谓“拿证后不用事情,挂靠单元躺赚”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因此,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一定要到国家正规的机构和网站咨询。求职者不要容易信托网上的种种弹窗小广告,以免落入求职陷阱。同时,有关部门应依法查处违规培训机构,叫停某些涉嫌虚伪宣传的广告,从源头净化行业秩序,防止劳动者受骗受骗。
【编辑:程春雨】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2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