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智能交通发展瓶颈 尚需做好政策加减法

AI大模型: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开闸放电”

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介绍,完全基于国产超算GPU平台打造的悟道2.0取得了多项世界级的创新突破,在预训练模型架构、微调算法、高效预训练框架方面实现了原始理论创新,在世界公认的人工智能能力排名榜单上,取得9项能力的领先地位

◎本报记者 刘 艳

全国两会期间,汽车界、科技界的代表委员针对智能交通发展及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建言献策,在他们看来,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和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一个成熟的智能交通体系首先应该是绿色的、安全的。

“2019年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到,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说,“这5个词高度概括了成熟的智能交通未来形态。”

智能交通运营商新模式助力碳减排

这已是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连续7年在提案中关注智能交通。

李彦宏说:“在智能交通领域,目前部分地区仍存在建设缺乏协同、碳减排效益评估缺少统一标准等情况。”

数据显示,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不仅能够提升15%—30%的道路通行效率,更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李彦宏指出,在智能交通体系中,电动化和智能化、路的网联化、行的共享化,为缓解交通运输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在河北保定,100多个路口部署了百度智能信控系统后,车辆行程时间平均缩短20%,每个路口平均碳减排量达138.6吨/年。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的建设缺乏协同、碳减排效益评估缺少统一标准等制约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全面发挥等情况。李彦宏建议,加快推广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让他们成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者、服务的提供者、产业链的推进者、技术的创新者,并主动承担起碳减排的任务。

加快生猪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2021年末,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已经恢复至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已经进入猪周期低谷

李彦宏还建议,应建立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效益评估标准,让原本难以评价的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效益,变得可量化、可统计、可评估。

在王先进看来,智能交通的发展有助于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不仅可以一体化优化智能交通资源投入,降低交通能耗,更可以对整个交通行业碳排放进行精准监测和核算,为国家层面制定科学的“双碳”目标及考核目标形成有力支撑。

自动驾驶创新及商用还需政策加持

作为智能交通体系重要一环,汽车正在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智能经济,稳步推进自动驾驶”。

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所言,我国汽车行业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在网联终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领跑”,但也存在部分核心技术缺失、法规政策稍显滞后等问题,需要协调各方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在李彦宏看来,我国自动驾驶已进入落地关键期,百度已在北、上、广、深等8个城市向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累计接待乘客超过50万次。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带来了多份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是汽车功能完善和性能提高的技术问题,还涉及政府职责、市场秩序、法律法规、社会伦理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陈虹表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更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还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实现突破。

陈虹建议,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等)的责任划分标准规则和处置机制;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建立自动驾驶系统的等级评价认证体系和准入机制。

王先进强调:“从搭建和培育公平、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让智能交通上下游各企业部门健康合理地竞争,形成合力的角度看,市场还需要政府呵护。”

低成本、高智商,博学的AI助手上岗

创新故事◎本报记者刘艳智源大模型研究中心算法工程师赵撼宇一毕业就来到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他的一项专利技术,在悟道大模型与OPPO小布助手合作的项目里,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赵撼宇说:“在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为自己能够真正地为行业和社会作出一份贡献而骄傲。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29881.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022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