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端午节冷知识:别名跨越20个,能否互祝快乐?)
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 端午节,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厚实多样的习俗至今仍在为人们的生涯增添一抹亮色。
不外,最近有关端午节文化内在、习俗的一些讨论成为热门话题:它为何有那么多的名称?它在古代最初并非是祥瑞的节日吗?能不能互祝“快乐”?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在采访专家时领会到,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对照有娱乐性,也可以互祝快乐。而这个节日,也是一个充满了人伦温情的主要生涯节点。
资料图:此前,端午民俗展示流动在福建民俗博物馆举行,身穿汉服的少女演示了取中午水、沐兰汤、点雄黄、挂香囊等端午传统习俗,吸引了许多游客围观。图为取中午水仪式。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它为何有多个“别名”?
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名称繁多。曾有人做过统计,它的名称、叫法跨越二十个,其中人们对照熟悉的有“端五”、“夏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
这些名字的由来和端午自己的习俗、文化内在有关系。在古汉语中,“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是“初五”。《风土记》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另外,昔人纪年使用天干地支,以此推算,一样平常阴历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中午又被以为是“阳辰”,以是端午也叫“端阳”。
如上所述,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以是它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一大习俗是吃粽子,昔人曾有个小游戏,就是吃完粽子会对照一下各自解下粽叶的长度,粽叶长一些的那个人就算胜了,以是就有“解粽节”之称。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亦提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月朔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最初并非祥瑞节日?
花样繁多的别名,也在一方面印证了端午节悠久的历史和主要性。不外,有一种看法称,阴历五月五日早先并不是良辰吉日,端午节也不是一个祥瑞节日。
资料图:为迎接端午节的到来,青海省平安驿举行海东市首届河湟香包竞赛,共有来自相助、循化、平安、乐都等6个区域的1500余件样式优美、造型怪异的手工香包作品亮相。 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查阅资料可知,汉代有的地方以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甚至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此时出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育成人,一旦抚育则男害父、女害母。
此外,另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东汉王充《论衡》中还正经八百注释一番:“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怙恃,怙恃不堪,将受其患。”
世卫组织: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5212例
世卫组织: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5212例 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美洲
这个说法,有可能跟炎天炎热的天气有关。民俗专家萧放称,夏至时节天气湿热,极易造成人们身体不适;蚊虫叮咬也易于造成疾病盛行。
因此,早在汉代,这一时节被看作“玄色时间”,人们为了驱邪避害,确实会接纳许多措施。
过端午节不能说“祝你快乐”?
避瘟保健也好,吃粽子也罢,这都是端午节的习俗。只不外,近两年总有新闻在网上撒播:由于端午节这天早先不是良辰吉日,以是不能互祝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
资料图:游客在学习制作五彩粽子。谭凯兴 摄
综合史料和专家看法来看,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民俗专家王娟称,这种说法没什么依据,跟“恶日”也没什么关系,北方许多地方端午照样“小女儿节”。完全可以互祝快乐。
另有不止一位学者提到,端午并不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至于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是先有传说故事照样先有节日,学界仍有争论。而且,纪念昔人的习俗,也只是整个端午节节俗和文化内在一部分。
查一查古籍,确实有不少诗文谈到人们若何高高兴兴过端午。晏殊写过这样的句子:“逐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充分说明节日的喜乐气氛。
一个有温度的传统节日
实际上,端午节正处在仲夏时分,是一个充满生命挑战的时节,也是一个充满人伦温情的节日,是民间社会生涯的主要节点。
资料图:福建汉服天下协会志愿者根据古时候端午习俗,为现场观众“沐兰汤”。 刘可耕 摄
炎热的夏日,天气湿热,在古代更是难以忍受。为了自身康健和平安,昔人们在端午节提倡点朱砂雄黄、门口挂艾蒿等习俗,最终目的是护卫生命。
“人们讲求饮雄黄酒‘避五毒’,这种酒也对照讲求,会用菖蒲、雄黄甚至朱砂等浸泡,饮用后祛除毒气。从卫生角度讲,这些习俗在今天也有一定意义。”王娟示意。
延伸阅读
- 平安出行康健过节攻略来了 一起”粽”情端午吧
- 分享一组端午题材国画,节日气息扑面而来!
- 男子延续四年穿汉服模拟”屈原投江” 网友讥讽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