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4日电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至。因天下多点散发新冠疫情,现场祭扫按下“暂停键”,指尖“云追思”成新风俗,绿色殡葬、低碳祭扫等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降低疫情风险 “云上祭扫”蔚然成风
“清明时节,我们想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不忘历史,传承历史影象,转达和平之声。”4日,众多网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罹难同胞纪念馆清明“云”祭流动谈论区留言。
类似的网络祭扫流动在天下各地十分普遍。据中国民政部3日转达,今年清明节假期首日,中国各地介入网络祭扫民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进275.7%。
“只要对逝去亲人真正地做到眷念,网络祭祀也不失好方式,要害在于社会各界若何指导。”呼和浩特市民众周遭示意。
移风易俗 “生态葬”“代祭扫”助力减碳
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万安园艺术生态葬区,市民在一大片三角梅下祭拜祖先。不少墓碑下,还摆放着逝者生前喜欢的玩偶。市民卢先生以为,花坛可循环行使埋葬,有利于环境珍爱,而且祖先常年能与鲜花绿草作伴。
王毅同乌克兰外长通话: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真诚期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和平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4日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双方重点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库列巴赞同中方看法,感谢中方给予乌方人道主义援助,表示乌方仍致力于同俄方进行和谈,找到持久解决办法,乌克兰愿成为欧洲的大门。
“当地民政部门要求自觉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祭拜陋俗……”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广益隆镇的村民王成龙说,往年清明节焚烧冥币,除污染环境外,也存在火灾风险,因此他决议用鲜花代之。
“疫情暂时阻隔了两岸同胞往来,但阻隔不了亲人世的爱与忖量。”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台侨联谊会会长蒋云海示意。克日来,他和当地自愿气力分组在桃坑山等地为台胞“代祭扫”,“不少年轻一代台胞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到了当地的生长与转变”。
据宁波市奉化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陈超萍先容,该联谊会实行“代祭扫”流动已有多年时间,预计今年将服务台胞台属2000多人。
清明时代,广州市13家公墓为所有墓位免费擦拭墓碑,并敬献鲜花。“总体上,市民对这些祭扫放置能明白和接受。”广州市殡葬治理处副处长周韵示意。
“生命晶石”“智慧陵园”兴起 年轻人多元寄哀思
清明节祭扫,河南洛阳的徐妍摘下脖子上佩带的一颗小小“生命晶石”,轻轻擦拭,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生命晶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殡葬方式,通过压力高温升华等手艺,将骨灰制成晶石,可作配饰、装饰品等。一些年轻民众受访时以为,生命晶石体积小、形态美,既经济实惠又能随身携带。
“墓碑要‘瘦身’,纪念要‘扩容’。”中国殡葬协会公墓事情委员会主任赵小虎以为,随着生命晶石、骨灰钻石、骨灰压缩等新手艺不停泛起,且融合了“互联网+实体”的智慧陵园新形态也已泛起,以后的墓园或许应该叫生命纪念公园,园里的任何一个景观都是一个生命纪念物,其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故事。
“别样清明一样情,祭扫在心不在形。”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认真人示意,绿色文明的殡葬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完)(介入采写:蔡敏婕 廖培金 林波 李爱平 阚力 朱晓颖)
【编辑:田博群】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3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