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立功新时代·伟大变化】基础设施补短板 山乡巨变焕新颜
央视网新闻(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墟落建设得加倍优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区域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村容村貌面目一新,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连续增强。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高山峡谷间,一座主桥墩高达196米的大桥已拔地而起,今年六月通车后,山上村民到劈面县城只需要几分钟。这在十多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出行靠走、过河靠溜”,这就是已往大凉山等贫困区域交通状态的真实写照。不仅云云,饮水不平安、垃圾围村、人畜混居等问题在许多地方也普遍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异常体贴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就“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作出指示指挥,一再强调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茅厕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墟落建设得加倍优美。
疫情越复杂,越要全面准确坚持“动态清零”
3月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又呈反弹之势,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近两年来最严峻挑战。实践一再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决做到“四应四尽”,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
在各地考察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走进墟落院落,领会农村的交通状态、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厕情形。2018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沿着泥泞崎岖的山路深入到大凉山要地的三河村、火普村,领会老乡们的生涯情形。
从易地扶贫搬迁到村村通公路,从农村喝上放心水到网络进村入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刷新事情,累计投入34628亿元建设资金,新改建238.6万公里农村公路,具备条件的州里和建制村所有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通光纤4G网络,八成以上农村人口喝上了自来水,农民吃水难问题获得历史性解决。
2018年,国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入144亿元整村推进农村茅厕革命,每年放置3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区域开展农村生涯垃圾污水、茅厕粪污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底,三年行动方案目的义务周全完成,天下4000多万户农村户厕获得刷新,农村卫生茅厕普及率跨越70%,九成以上的自然村确立了农村生涯垃圾收运处置系统,各地因地制宜确立了5万多个差异类型的优美宜居墟落。
现在,在四川凉山州,近20万户村民搬进了明亮宽敞的新屋子,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都有自来水和水冲式茅厕,墟落里还建了污水处置系统和垃圾中转站,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容村貌不时吸引游客驻足停留。
农村基础设施落伍,曾经是制约农村现代化生长的短板,已往十年,国家下大气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宜业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中国农村的面目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变化。这不仅给亿万中国农民带来了更为便捷美妙的生涯,也为墟落振兴、为周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基了坚实基础。
【编辑:孙静波】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3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