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按这么个举报法,“葫芦娃”“熊出没”一个都无法幸免 | 沸腾)
不必对动漫人物的头发颜色揪住不放。
被举报的动画片。
克日,有市民举报金鹰卡通频道上动画片《菲梦少女2》,称其“不应该提倡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得花里胡哨的还在舞台上演出换装”。
湖南广电对此高度重视,回覆称该片将人物头发设计成差别颜色是为了辅助观众快速分辨角色,并非提倡染发,内容没有导向方面的问题,但忽略了动画片对未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已责令金鹰卡通频道核查整改,第一时间停播该片。
而这一举报一回应,顺势也把舆论场点着了。人人纷纷表达了疑惑:“染个发”“穿几身花哨衣服”怎么就有问题了?
动漫人物头发“五颜六色”,是正常的形象设计
说实话,要不是这位网友“火眼金睛”的举报,多数小伙伴可能没意识到,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动画片里,除了一休哥这样天生“聪明绝顶”的角色,其他人物形象实在都有些头发五颜六色的,还真没几个顶着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亮相的。
就连一头黑发的葫芦娃,也是一根藤上七个娃,偷偷给葫芦染了发,用七彩葫芦来区分七个葫芦娃的角色。
动画《葫芦兄弟》资料图。
为什么动漫里的人物头发都是五颜六色的?有专业的漫画创作者回覆过这个问题。主要考量照样为了利便区分人物,由于很少有动漫作者能做到每个人物面貌都不一样,这样花费的工作量伟大,也对剧情推进作用不大。
因此,大多数动漫作者都是几张脸往返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统一部漫画里的许多角色,实在就是换套服装,做个头发,区别人物的主要方式是靠胡子、妆容、发型、发色。以动漫《名侦探柯南》为例,其中跟小兰一张脸相似的人物不知道有若干。而在《七龙珠》中,人物头发更是五颜六色,而脸也都是简朴几笔勾画出来的,相似度不可谓不高。
所以说,动画片中的人物“被染发”,实在不仅仅出于主观上对形象的塑造,也有着行业成本和手艺限制的原因在。一句话,不是胡乱随意那么加上的。
不要给孩子打造出所谓的“无菌室”
回到这封网友的奇葩举报信,多数人看后都示意一脸蒙圈、满头问号。有人预测,举报者可能是位小神兽的家长,小朋友闹着要学动画片里小姐姐染发,家长一时热血上头,顺手把动画片都给举报了。
国安法即将生效 胡锡进:”港独”还剩下不到12个小时
国安法即将生效 胡锡进:
举报、回应截图。
一信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纷纷拿出以前的文艺作品,最先“举报盖楼”——
“我也要举报,举报葫芦娃,葫芦怎么能成精呢”;
“我也要举报,举报熊出没,熊大熊二不穿衣服四处乱跑”;
“我也要举报,举报巴啦啦小魔仙,发型太过杀马特”;
“我也要举报,举报所有动画片,那里有动物会语言的”;
“我也要举报,举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爹和儿子长得一点都不像”;
“我也要举报,举报红楼梦,红楼梦宣传早恋”。
“我也要举报,举报北京奥运福娃,居然整了5个色。”
固然,这些只是善意的讥讽。真正值得思索的是,我们应该若何看待面向孩子们的动画片,该若何看待文艺创作。
是给文艺创作赋予更多呼吸的空间,让艺术作品各放异彩,不让未来失去色彩?照样动辄上纲上线,拿起大铰剪,把原本犬牙交错、别开生面的病梅砍成整齐划一的树杈?
大千天下,芸芸众生,若是每个人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都接纳让其“祛除”的方式来看待,也许不久的未来,这个天下就会只剩下一种单调的色彩,只剩下一个伶仃的声道发声。
动画片本就是一个童话天下,是承载童年梦想的一粒种子,不必太过担忧孩子的承受能力,给他们打造出所谓的无菌房、玻璃罩。更不应该以平安之名,对孩子实行过分珍爱,连动漫人物的头发颜色都揪住不放,让青少年画地为牢,成为井底之蛙。
在此事上,涉事市民出于“珍爱孩子”目的而举报,动机上本无可厚非,其举报和诉求表达的权力也该被尊重。举报工具是否站得住脚,跟举报权力该不该获得保障,这是两码事,不能由于其举报内容值得商讨就否认其举报权力,这是民众看待此事的基本前提,也是本文行文的逻辑基点。
详细到这事上,对于这记举报,有关方面也不必反映过分,不认真、不较真就行了。
相关推荐
- 举报动画人物染发,确定不是洋葱新闻?
- 湖南广电回应网友举报动画人物染发责令核查整改,网友:杠精
- 举报动画人物染发:花里胡哨有罪,为何才是“价值导向有问题”?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