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我们不是吓大的”这句话 美媒却翻译成了…

(原题目:张晓明这句怼美国的话,竟被美媒翻成…)

美国媒体涉华新闻报道的翻译准确性越来越令人“捉急”。前有《华尔街日报》蹩脚直译华为CEO任正非的形象化语言,现在《华盛顿邮报》(以下简称《华邮》)又对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7月1日的讲话添油加醋,欲在香港国安法问题上抹黑中方“无视规则”、“狂妄”。

在当天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张晓明副主任指斥美国针对香港的制裁是强盗逻辑,忠告不要过问中国内政。他的中文原话是:

固然我们也不是吓大的。中国人看别人神色,仰人鼻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外交部"我们不是吓大的"这句话 美媒却翻译成了...

国务院港澳办分管一样平常事情副主任张晓明(左)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右)1日举行发布会

然而,在《华邮》7月2日这篇报道中,该报两名记者(包罗一名华裔)却云云翻译张晓明这段话:

“我们固然不畏惧,中国人在乎别人想法、钦慕他人的时代已经已往,永不复返。”

外交部"我们不是吓大的"这句话 美媒却翻译成了...

这篇文章除了老调重弹“言论自由”话题外,最主要的看法就是炒作中方推动国安立法背后的“现实政治头脑”,即“中国现在以为没必要遵守早年弱势贫穷时签署的国际条约”。文章一厢情愿地以为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划定英国对回归后的香港负有“义务”;同时又抹黑中方有“长臂统领”权限,可能“戕害”踏足香港的指斥人士。

为佐证上述看法,作者通过这段夸张的曲译,强行表示中方“无视国际规则、我行我素”,就差说出“滥用司法”,哪怕现实中最善于过问他国内政、借“长臂统领”肆意在第三国抓人的正是美国。

两相对比之下,《华邮》翻译的生硬与以偏概全可谓一目了然。然而停止本文发稿时,文中的错误非但没有获得实时纠正,反倒令反华人士“如获至宝”。

好比欧洲议会对华关系小组副组长、呐喊向香港“派出联合国特使”的德国绿党议员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就“攥”着《华邮》的形貌,在社交媒体上指斥这一亮相“愚蠢”,“不在乎他人想法会令你失败”。可他与一帮起哄的网民全然不知自己在以讹传讹。

武汉男子开车鸣笛扰民冲撞辅警袭击警察 被开枪制服

武汉男子开车鸣笛扰民冲撞辅警袭击警察 被开枪制服 袭警,警务站

部门网民提醒,这里因翻译问题泛起了明白误差。有人注释,“看人神色”字面意思是“不停关注对方面部脸色,尽最大努力取悦他人”。还有人说,考虑到“仰人鼻息”等用语经常与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亲切连系,西方人不应该指摘其用法。

英国《金融时报》驻华记者汤姆·汉考克也以为《华邮》“似乎是误译的始作俑者”。他对翻译提出修改,并强调了其中“奴颜屈膝”(subservient)与“取决于他人突发念头”(on the whims of others)的一层寄义。

外交部"我们不是吓大的"这句话 美媒却翻译成了...

外交部"我们不是吓大的"这句话 美媒却翻译成了...

有网友提醒包瑞翰换个更好的翻译

外交部"我们不是吓大的"这句话 美媒却翻译成了...

值得一提,原文两名作者分别是《华邮》报道中国商业与经济的美国华裔窦伊文(Eva Dou),以及报道东南亚新闻的新加坡记者、自称“热爱熊猫”的马哈塔尼(Shibani Mahtani)。

曾在《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7年、能讲普通话的窦伊文,显然应该完全明白这段翻译的内容。可她7月2日还转载了公共广播公司(PBS)记者施弗林借这句被曲解的译文大做文章的推文:“云云具有展现意义”,也没有做出任何注释。

外交部"我们不是吓大的"这句话 美媒却翻译成了...

原文作者、《华盛顿邮报》记者窦伊文(左)与马哈塔尼(右)

而有网民形容,两名原作者的翻译“完全是一场灾难”,并以为她们是“有意云云翻译并误导读者”、流传虚伪信息(disinformation)。“这些记者就是想要对外国读者构建关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一套特定的叙事及形象。”

相关推荐

  • 美图谋阻扰涉港国安立法 外交部:中国不是吓大的!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3899.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020年7月3日 23:48
下一篇 2020年7月3日 23: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