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 图)
(资料图片)
最近翻拍的《新少年包拯》播出后,差评一片。
“包青天”是个经典IP,无论是金超群的《包青天》系列,照样厥后大陆版的《少年包青天》系列,都红极一时。而这一次的翻拍,不仅案件逻辑性不强、破绽百出,包拯、公孙策、展昭的三人组也显得“人设崩塌”。
回忆起来,国产剧有不少经典的古装探案悬疑剧,除了“包青天”以外,尚有《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系列,TVB的《洗冤录》也让人印象深刻。国产古装探案剧有怎样的生长脉络?现在的古装探案剧还能重现昔日的绚烂吗?
古装探案剧有过绚烂
早在民国时期,外洋的侦探推理小说就已经传入海内,譬如“福尔摩斯”被翻译成“歇洛克呵尔唔斯”在报纸上连载。
外洋侦探小说的引入,也掀起海内探案小说创作热潮。新中国确立后,探案小说演酿成“反特文学”流行一时;进入1990年月后,又泛起了公安刑侦小说这一变体。
1990年月,随着电视前言的崛起,“探案”也成为电视剧的创作题材。1993年台湾版的《包青天》,将探案与古代靠山相连系,引领了古装探案剧的浪潮。这一股风也很快刮到大陆,一举将大陆的古装探案剧推向巅峰。
2000年,电视剧《少年包青天1》播出,夺得昔时的收视冠军。它将故事靠山设于宋朝, 讲述了包拯、公孙策和展昭三人解破种种谜案的历程,既让观众享受到推理探案的快感,古代传奇色彩又吸引了一批喜欢古装剧的观众。
2004年《神探狄仁杰1》播出,同样掀起收视热潮,剧集将故事靠山挪到了唐朝,主要讲述了狄仁杰、李元芳和曾泰等人的探案故事。2006年的《神探狄仁杰2》播出,一举斩获2006年CCTV-8收视桂冠。
彼时另一部古装探案剧经典是2005年播出的《大宋提刑官》,口碑收视双丰收,播出时最高收视份额曾达35.66%。故事发生在宋朝,讲述宋慈、英姑和李捕头三人对一些悬案的侦破历程。
早在1999年,TVB就拍摄了以宋慈为题材的《洗冤录》,它也是TVB古装剧的经典之作,播出时瞬间最高收视到达44点,平均33点。
可以说,国产古装探案剧一起步就进入巅峰期,《少年包青天》(豆瓣8.6分)、《神探狄仁杰》(豆瓣9.1分)、《大宋提刑官》(豆瓣9.3分),都是厥后被观众频频旁观的经典剧。
遗憾的是,这个巅峰之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国产剧里再没有出过经典的古装探案系列,甚至上述三部经典的续集自己也良莠不齐。
好比2006年播出的《大宋提刑官2》豆瓣评分6.7分,2006年的《少年包青天3》豆瓣评分7.1分,《神探狄仁杰》前三个系列口碑不错,2017年推出的第四序豆瓣评分只有6.1分。
至今仍有一些古装探案剧继续拿包青天、狄仁杰、宋慈等IP做文章,口碑都惨不忍睹,也没什么人体贴。
(视觉中国 / 图)
古装探案剧的一度祛除
这难免让人疑心:古装探案剧怎么突然就不行了?这既有政策因素的影响——
最新:洗米华被判18年!洗米嫂现身法庭神情憔悴,继子全程陪同拒绝采访
2000年头古装探案剧的创作,受到那时火爆一时的涉案剧的动员。《英雄无悔》《刑警本色》《永不瞑目》《重案六组》《玉观音》等涉案剧,也是许多观众儿时的经典。
由于一些涉案剧拍摄的尺度太大,猎奇色彩太重,譬若有的涉案剧直接以真实的遗体作为道具拍摄,缔造了不少堪称“童年阴影”的画面,这自然引起相关羁系部门的警醒。
2004年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增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治理的通知》,要求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正在播出和准备播出的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影戏片、电视影戏,, 以及用真实再现手法显示案件的纪实电视专题节目,均放置在每晚23:00以后播放。
同时,各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对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影戏片、电视影戏要增强审查把关,稀奇是对显示大案要案,或显示刑事案件的电视剧、影戏片、电视影戏、电视专题节目中展示血腥、暴力、凶杀、恐怖的场景和画面,要删减、弱化、调整。
在政策的指导下,涉案剧进入长达十余年的幽静期,古装探案剧难免也受到波及和影响。《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早先还可以以古代靠山为由播出,但随后政策进一步缩紧,古装探案剧就很难登上黄金档,创作的热度也随之下滑。
除了“外因”,古装探案剧的幽静与“内因”更是息息相关。究根结底,古装探案剧的内核是悬疑推理,尤其是本格推理,其对悬疑的构建、逻辑的缜密性、推理的吸引力等要求稀奇高,编剧得在“设谜-解谜”上花许多心思。
古装探案剧又是很“废编剧”的类型。它一样平常是单元剧,一部剧集由几个单元组成,也就意味着编剧一部剧里得把几个悬疑故事写好,难度系数很高,编剧可以写好第一部,要稳固写好几部续集挑战就更大了,乐成概率不高。
一方面是,政策有限制、创作难度大,另一方面是其他类型的古装剧最先崛起,譬如历史正剧、帝王传奇、古装偶像、穿越剧等,古装探案剧就愈发受到萧条。
(IC photo / 图)
古装探案剧的重启
不外,古装探案剧并未由此一蹶不振。
进入网剧时代后,视频网站让探案剧找到新的生计空间。从《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到厥后成为品牌的“迷雾剧场”,现代靠山的涉案悬疑剧正重现昔日的绚烂。
古代靠山的探案剧,至今没有缔造出可以与包青天、狄仁杰、宋慈等相匹敌的经典IP,许多翻拍这些经典IP的作品也纯粹是蹭热度、翻拍质量一言难尽。
值得注重的是,这些年也冒出一些质量不错的古装探案剧,它们都是原创IP,让古装探案题材得以重启,让观众看到了苏醒的希望。
时下的古装探案剧主要有三种路径。一种是《大宋少年志》,将古装探案与热血少年生长相连系,受到许多年轻观众的喜欢。《大宋少年志》出自着名编剧王倦之手,这个IP现在已经拍了第二季,有成为系列的潜力。
第二种路径是《御赐小仵作》,这是女性向的古装探案气概。
无论是男主的人设,照样女主、女二的人设,可以看出《御赐小仵作》有着很鲜明的“女性向”色彩,它的女性意识开明又“先进”,对女性观众异常友好——这是创作者的“讨巧”之处,很显然是迎合当下的女性观众,却也不显违和。
第三种路径是《唐朝诡事录》,它更偏向于传统的古装探案剧,也略有差异。相较于破案逻辑,它在气氛的营造上下了不少功夫,“诡事录”名副着实,由此带出许多唐朝习惯的科普,与时下的国潮热形成一种呼应。
岂论何种路径,它们的配合点是,把探案故事拍好,让悬疑引人入胜,让推理逻辑在线。在做好探案的基础上,不停探索探案题材多元气概的可能性,少一些类似《新少年包拯》的炒冷饭作品,古装探案剧或能迎来新的绚烂。
话剧人
要害词: 包青天翻拍被吐槽 古装探案悬疑剧阻滞不前了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5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