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出圈,64.3%受访者感觉古诗文让人“涨知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泉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9月07日 10 版)

《长安三万里》出圈,64.3%受访者感觉古诗文让人“涨知识”

  克日,动漫影戏《长安三万里》宣布再次延伸上映至10月7日。在这部火热出圈的影片中,经典古诗被赋予全新的视觉意象,掀起了人们对古诗词的关注和学习热情。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考察中央团结问卷网,对2022名受访者举行的一项考察显示,83.6%的受访者喜欢古诗文,79.5%的受访者能接受影视剧中的文言文台词。听到影视剧中的古诗文时,64.3%的受访者感受“涨知识”了。明白古诗文的美,62.6%的受访者建议诵读出来,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韵律美。

  听到影视剧中的古诗文,64.3%受访者感受“涨知识”了

  看了影戏《长安三万里》后,武汉某高校学生侯师佳以为,这部影戏能够掀起热潮是由于它引发了人们的共识。“影片中选取的诗歌都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可能我们之前只是读诗背诗,通过这个影戏,我们知道了每首诗创作的靠山,领会到它和诗人的生长履历是高度相关的,就好比少年时期的李白和暮年时期的李白,创作气概也是纷歧样的。诗歌是诗人抒发情绪的载体,正是由于亲自体验到边塞的艰辛,高适才写出了这么深刻的边塞诗。”

  “上学时被先生逼着学古文,现在事情了,反倒自己想学。”北京某事业单元职员唐英最近入手了一本《半小时漫画宋词》,“这种用漫画的方式解读古代诗词的形式太好了,更有意见意义性”。

  考察中,83.6%的受访者喜欢古诗文,其中30.1%的受访者异常喜欢。

  “电视剧《清平乐》使用文言文对白,为整个宋朝文化的还原增色不少,而且时不时引经据典,看的时刻遇到没听懂的部门还要再去做做作业,追剧的历程也是学习的历程。”山西某中学西席杨坪说,现在的许多偶像剧披着古装剧的外衣,但内核照样“玛丽苏”,“并不是说古装剧中一定要有文言对白,然则这样显得很不尊重观众”。

  考察中,79.5%的受访者能接受影视剧中的文言文台词。

  一直都很喜欢传统文化的80后刘湘,最近又看了一遍最早版本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内里演员对角色的诠释和场景的部署都异常经典,加上纯文言对白,更真实地还原了那小我私人才辈出的时代。品三国,就要看这样的剧目”。

  听到影视剧中的古诗文时,64.3%的受访者感受“涨知识”了,54.7%的受访者以为抑扬顿挫,古风感强,36.7%的受访者以为太美了,33.4%的受访者以为这样是还原历史,尊重历史,33.3%的受访者以为与所处时代相符,更有代入感。此外,也有15.1%的受访者示意听不懂,10.8%的受访者感受拗口。

  侯师佳很喜欢国产动画影戏,“这次的《长安三万里》让我很惊喜,希望我们的国漫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关注”。

冀彦伟:与人民同行 展时代风尚 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贡献文艺志愿力量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诞生于新时代、发展于新时代,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年。2012年中央编办批复成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2013年成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如今,协会已拥有29个单位会员,文艺志愿者登记注册数量已达13.7万人。

  刘湘说,当初看影戏《聂隐娘》,就是奔着文言文台词和唐代风貌去的,“旁观的历程中我一眼都不敢错过,由于全是文言文对白,稍微走下神就会跟不上剧情,得先明晰了每句对白才气进一步明晰剧情,异常烧脑,然则看完后以为很过瘾”。

  听到影视剧中的古文对白、古语说法时,侯师佳感受很亲热,像是回到了语文课堂,很眷念。“高中结业后,很少有时机在生涯中接触古文。但我一直以为古文对白是美的,有韵律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说,虽然都在大学以前学习过文言文,但当下能写文言文的学生不多,由于有文言文语感的学生照样对照少,掌握文言文首先要有语感,影视剧中使用文言文台词对于培育人人的语感照样很有辅助的。

  “看的历程异常感动,尤其是在年迈的李白和高适摔跤的时刻,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再年轻,然则在那一刻他们依然是热血沸腾的。竣事之后,我去看了一些对这个片子的解读,对片子有了更深入的明晰。”侯师佳说。

  上学时学过的古诗文,21.0%的受访者示意都还会背,61.0%的受访者大致记得,18.0%的受访者多数不记得了。

  侯师佳说,上学时学过的古诗文,大部门都还会背,纵然有一些内容现在忘了,一看也能很快想起来。“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脑子里,类似肌肉影象了。”

  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可以让年轻人的生涯慢下来

  “古文的美不仅在于文辞,还在于蕴含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能够从中明白士人风骨。”唐英说,虽然一些文言字词艰涩难明,然则随着年轻一代古文水平越来越高,古风兴趣者越来越多,信托人人对文言对白的接受度会更高。而且岂论是书法、国画照样戏曲的学习,都对古文有一定要求。

  明白古诗文的美,62.6%的受访者建议诵读出来,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韵律美,52.7%的受访者建议培育兴趣,在琴棋字画中加以感受,48.9%的受访者以为可以身临其境,到诗文涉及的地方感受诗意,46.6%的受访者建议学习相关文学、历史知识,领会作品靠山,41.1%的受访者指出要增添生涯履历,用阅历厚实感受力,24.4%的受访者建议只管还原那时情境,在影视作品、实地演出中感受。

  侯师佳以为从小培育的背诵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虽然说年幼时可能不是稀奇明晰诗词的寄义,然则那种韵律美会一直留在心里。“当我们的生命历程举行到某一阶段的时刻,当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书中美景的时刻,就可能突然一下能够共情到什么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什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斜阳圆’。”

  申小龙说,多接触一些古诗文至少可以让年轻人的生涯慢下来。古诗文是需要思索的,不像网络语言那么直白,现在的年轻人太忙了,压力也很大,缺少思索的时间,若是可以让他们慢一点、静下来,岂论思索一些什么,都是很好的。

  受访者中,00后占6.1%,90后占35.9%,80后占44.7%,70后占10.8%,60后占2.0%。

  (应采访工具要求,侯师佳、杨坪为假名)

[
责编:杨帆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81797.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023年9月10日 14:36
下一篇 2023年9月10日 15: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