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红楼梦》: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挽歌

play 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民族舞剧《红楼梦》: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挽歌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 黎星事情室供图

民族舞剧《红楼梦》中,舞台最前端一道闪着光泽的大幕格外怪异。一块块亚克力方形薄板连缀排列,外面的镀金薄膜,在多媒体的投影下,时而金光灿灿,时而水波涟漪,既像金属,又如琉璃。

第十章“团圆”后,大幕降下,以金色勾画的亭台楼阁、游廊水榭投影其上。随之一同泛起的,是十二钗的身影。她们或回眸,或凝望,之后便与那金门玉户、桂殿兰宫一道消逝,如璀璨的烟花坠落,如金色的流沙逝去,恰似烟云流散,大梦一场。“彩云易散琉璃脆”,在这部《红楼梦》的舞台上落了地。

一如这质感怪异的大幕,民族舞剧《红楼梦》出现出另具匠心的气质。不久前,它将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收入囊中,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央迎来第100场演出。

《红楼梦》这部皇皇巨著,种种形式的改编搬演由来已久且数目众多,仅就舞剧而言,近年也有多部气概迥异的作品先后与观众碰头。若何在还原与缔造间取得平衡、怎样在差异艺术形式差异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若何面临新观众和老粉丝的差异期待,以及珠玉在前的其他改编作品……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小心看待、慎之又慎。也正因云云,改编经典既充满先天优势,也带有无形约束。

改编作品出现的样貌,取决于创作者进入经典的方式,而方式的选择背后,则是创作者对原作的明晰和由今生发的小我私人表达。在改编的历程中,原作被解码又再度编码;在观众眼前,改编之作同样要履历这一历程。

只管导演黎星曾说,在创作民族舞剧《红楼梦》的历程中,他只是实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明晰与感受,未曾设想会获得怎样的回响,但事实证实,这群年轻的创作者简直寻找到了一种让大多数人能够顺畅、温顺地走近《红楼梦》的方式。原著的意韵、改编者的思索与观众的明晰在剧中形成了通路,完成了闭环,于是也就有了那些掌声、泪水和愿意多次刷剧的观众。

在绝大多数凭证《红楼梦》创作的文艺作品中,宝黛的恋爱、贾府的兴衰经常是故事的主线,宝玉是义无反顾的主角,那些脍炙人口的“名排场”总会被悉数再现。但在这部舞剧中,主角是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那些被时代和权力压制、损害、掠夺的女性。宝玉则成为回忆者、考察者和讲述者,牵引出一条线索,领着人们走一遭,从“猛火烹油、鲜花着锦”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清洁”,谱一曲对青春、对女性、对生命、对一切美妙事物的挽歌。

文艺片票房遇冷,别先怪观众

,文艺片票房遇冷,别先怪观众

民族舞剧《红楼梦》打破通例的叙事手法,将章回体小说的特色融入剧中,以“入府”“幻梦”“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篇章出现全剧,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与原著形成呼应,也以凝练的笔触删繁就简,将悲剧的气力感层层堆叠。

《红楼梦》里,盛极而衰的贾府,青春凋零的女性,都指向曹雪芹对世事无常、大梦一场的慨叹。曾经的富贵、荣华、团圆、青春有何等美妙,最终的衰败、孤寂、离散、陨落就有何等凄凉。舞剧捉住了原著的这一基调,并将其融于翩跹衣袂、眼波流转之中,敲击在观众心头。

“省亲”一章,纯玄色的舞台靠山阴森冷寂,几排黄色宫灯的高悬,一众宫人排成整齐的阵列,元妃一袭华服正直立于中央。他们无一破例地装在一个个伟大的“套子”里,没有神色、没有情绪,如提线木偶般僵化舞蹈、机械动作,元妃的明黄色被笼罩在宫人冰凉肃穆的蓝色中,没有华贵威严,只如被围困禁锢。直到她褪下这层躯壳,刚刚恢复生气,从“贤德妃”变回“元春”,舞姿也自由鲜活起来。但相聚短暂,她又不得不回到“套子”之中,做回那富贵却无意趣的“贤德妃”。不着一言一字,悲剧感、宿命感、无力感已然扑面而来。

“冲喜”一章对色彩的运用在强化打击力上更为突出。宝玉与宝钗大婚当晚,黛玉香消玉殒。创作者将两个时空并置,舞台前端,宝玉与宝钗拜堂结婚,舞台后方,黛玉一袭白衣泛起在病榻之上。红色的帷幔、红色的嫁衣,大片的红色却毫无喜庆之感,反而透着阴郁森冷,犹如殷红的鲜血。身着红色衣衫的仆役们围绕着黛玉,一直甩动白色的水袖,伴着急促的鼓点,红白交织的道道身影犹如催命的狂舞。终于,红色的帷幔升起,一道白绫蓦地着落,黛玉珠沉玉碎,令人心惊。

可以说,民族舞剧《红楼梦》的舞台,通报出鲜明的传统美学底色,而和谐这色彩的笔触,则颇具现代感和年轻态。无论是既能够区隔舞台空间又可以营造意境的帷幕,照样兼具适用性和意象性作用的屏风,又或是富于中式美感的长条案几、折扇、宫灯、轿子等,都是舞台语汇的主要组成部门,在将人们带入情境的同时,开拓出表达和阐释的新空间。

若是说“游园”一章让在原著中从未同框泛起的十二钗相聚起舞,是创作者动情的“美妙私心”,那么“花葬”一章则寄寓了一份对青春和生命气力的思索与赞美。

当荣华散去,群芳消逝,舞台上泛起一片雪白的花海。十二钗身着颜色各异的长裙,披散长发,端坐于十二把高背官帽椅上。现在的舞台上,所有的帷幕、侧幕所有消逝,舞台两侧的装备在观众眼前一目了然。伴着音乐,十二钗跳起现代舞,她们脱掉外袍,舞动长发,围绕形如墓碑的椅子不停攀爬、翻腾,不停拉扯、挣扎。她们终于成为拥有色彩的生命,褪去外壳枷锁,回归生命本真,悲号控诉,抗争不止。

最终,一切归于静默,十二钗渐次离去,徒留满地花朵和宝玉凝望的背影。“花葬”就像一场盛大美丽的祭祀,又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汹涌而制止,丰满而留白。在这场创作者营造出的“红楼一梦”中,人人皆是梦中人。(作者为文艺谈论人、媒体人 曹雪盟)

[ 责编:杨帆 ]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83655.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13:32
下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15: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