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烟田里的金色希望

在云南昆明安宁的群山之间,一片片烟田承载着烟农们一年的希冀。然而今年,这片土地却经历了多重考验——前期低温多雨寡照,让烟苗在“襁褓”中便面临挑战;后期洪涝、狂风与冰雹接踵而至,更让即将成熟的烟叶受到不小的打击。但烟农们没有低头,他们与风雨较劲,与灾害抗争,在与烟站技术员的并肩作战中,用坚韧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

托起烟田里的金色希望

正在采收烟叶的烟农。

与天争时,把根扎进泥土里

“今年的雨,像是下不完似的。”烟农代普会蹲在田埂上,望着因持续阴雨天气而发黄不长的烟株,忧心忡忡。

不等焦虑蔓延,烟站的技术员们已带着技术方案走进田间。“要及时开沟排水,避免烂根;烟站给你们发放的叶面肥,一定要及时追施……”技术员张锐的声音在雨幕中格外清晰,他和同事们分片包干,每天穿梭在泥泞的烟田,手把手教给烟农抢救烟株的措施办法。

烟农们跟着学、照着做,与时间赛跑。天刚蒙蒙亮,田埂上就响起锄头挖沟的铿锵声音,雨水混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没人喊累;暮色渐浓时,他们背着喷雾器给烟苗追肥,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山后。在这场与“老天爷”的拉锯战中,烟农们终是在不利天气中让烟株挺直了腰杆。

灾来即战,抢收希望在田间

7月,烟叶进入成熟关键期,陆陆续续的冰雹席卷了安宁多个烟区。大颗大颗的冰雹砸在烟叶上,噼啪作响。望着满地残叶,烟农李绍兴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可是全家人一年的指望啊。”

BOE解忧实验室丨听见可持续的律动

  《BOE解忧实验室》惊喜回归。第四季重磅升级,让大家通过节目深度对话北京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带你沉浸式体验科技如何深度影响生活,见证它成为你我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这一季,我们将那些大家熟知的北京地标变成我们科技探索的舞台

悲伤没有持续太久:“能救的一定要救!”烟站的紧急动员令让大家迅速振作起来。技术员们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块,指导烟农分类应对——轻微受损的烟叶,加强后期营养管理,促进恢复;中度受损的,及时抢收烘烤;特别严重的,改种短季作物。科学应对的方案,为救灾指明了方向。

烟农们立刻投入抢收,顶着灾后的闷热钻进烟田,小心翼翼地采收还能利用的烟叶。手指被叶片边缘的细毛刺得发痒,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没人停下手中的活。“多摘一片,就少一分损失。”李绍兴说,那段时间,全家人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直到天黑才回家,连吃饭都在田埂上对付。

与此同时,烟站也在最大限度地调动烤房资源。技术员们守在烤房边,根据受灾烟叶的特性调整烘烤方案,确保“能烤尽烤”。当第一炉金灿灿的烟叶出炉时,李绍兴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比往年辛苦,但总算保住了大部分的收成”。

坚韧底色,烟田深处的倔强

种烟,藏着说不完的辛劳。从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到封顶打杈、病虫害防治,再到采烤,每一滴汗水都在诉说耕耘的不易。

今年,极端天气让这份辛苦又添了几分分量。但在安宁烟区,无论是年过六旬的老烟农,还是正值壮年的青年人,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他们或许会在灾害来临时短暂失落,但转身就会拿起工具,用最朴实的行动对抗困境。

“种烟几十年,啥困难没遇见过?”蔡占荣的话语里透着历经风雨后的从容,“只要人不垮,地就不会荒。”雨后的田埂上,泥土散发着清香,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与风雨的较量中,烟农用坚韧和执着表达着:农业不仅是与土地打交道,更是与时间、天气和命运较量的过程。这份历经磨砺的沉稳与从容,不只是为了守住一季的收成,更是在守护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土地的信任和一股不向困难低头的力量。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身影、这份扎根泥土、昂首向天的力量,托起了烟田里的金色希望。

作者:单璟(单璟)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97211.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020年8月13日 15: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