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粒种子里的“国之大者”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特写:一粒种子里的“国之大者”

  新华社记者卜多门 张玉洁 邵琨

  中国有14亿多人口,天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

  “谁来养活中国?”

  3月6日下昼,习近平总书记探望加入天下政协十三届五次集会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加入联组会,听了人人的谈话,回应了这个问题。

  “中国要靠自力重生,自己养活自己。”总书记语气坚定。

  手中有粮刚刚心中不慌。让14亿人心里有底的,一个就是种子。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是保障粮食平安的源头。解决用饭问题,基本出路在科技。

  克日,在已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事情生涯过的湖南长沙,岳麓山实验室开工建设,致力于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推动中国种业高质量生长。

  “亩产1586.86公斤!”去年,在海南三亚,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甜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带“红”三峡库区致富路

冬去春来,高山上的暖阳,沉淀着柑橘恰如其分的甜蜜,也映红了果农的笑脸。力争到“十四五”末,云阳红橙投产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纽荷尔脐橙面积达16万亩,成为三峡库区纽荷尔脐橙种植大县。

  在山东渤海之滨,曾经弱土薄收的“盐碱地”已变身高产田。这里长出的小麦被做成面包等。

  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从大海之滨到沙漠深处,科技创新让种子能在更广漠的土地生根发芽,为中国粮食平安提供保障。

  平谷区是北京的农业大区、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天下人大代表、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先容,平谷将与相关院校、部门增强互助,打造中国“种业之都”,把种子的“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种子生长离不开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保障粮食平安的基本。对中国来说,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责任重大。

  今年3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施行,强化了原始创新珍爱,加大侵权赔偿力度,种子的知识产权珍爱再升级,为种业科技创新穿上了执法的“护甲”。

  今天,中国已周全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美妙生涯的需求不止于“吃饱”,更要“吃好”。

  山东寿光,蔬菜小镇内密密麻麻摆满了种种蔬菜,仅西红柿就有红色、白绿色、黄绿色、巧克力色等十几种颜色。现在寿光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已达160个,种苗年繁育能力到达18亿株,产值10亿多元,国产蔬菜种子在寿光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高。

  中国用占天下9%的耕地养活了天下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对天下粮食平安作出主要孝顺。

  中国种子还连着天下人民的饭碗。

  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非、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区域推广莳植。几个月前,马达加斯加的莳植大户安德烈迎来好新闻:来自中国的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生长有限公司将分期建设占地4000公顷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成后可生产1万吨杂交水稻种子,供应40万公顷水稻生产面积,辅助20万农户增收,安德烈也在其中。

  民以食为天。一粒小种子,事关粮食平安这一“国之大者”,承载国民民生的大希望。

【编辑:田博群】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29844.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022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