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怎么越来越不好看了?

  历史剧怎么越来越欠悦目了?

  阅读提醒

  历史剧一直是观众热衷的一类剧种,而且珠玉在前,曾降生了不少经典之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诩为“历史剧”的作品却“翻车”在后,热闹开场落寞收场。观众事实想看什么样的历史正剧?对制作方而言,这是一道不得不起劲回覆的难题。

  《山河月明》4月6日上线,被以为是今年以来的第一步历史剧。

  虽然有陈宝国、张丰毅两大“老戏骨”坐镇,而且多次登上热搜,然则随着播出进度,定位为“大型古装历史剧”的《山河月明》照样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吐槽。

  稀缺和低质

  在历史剧断档的靠山下,《山河月明》是填补市场空缺之作,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同步上线首日便拿下全网收视第一,然则随着电视剧延续播出,许多抱有期待的观众逐渐发现了该剧“不是谁人味”。

  近年来,历史剧是稀缺品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的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计划选题”中历史剧只有6部。同样是国家广电总局官公布的“2021年天下电视剧拍摄制作立案名单”显示,2021年天下电视剧拍摄制作立案公示的剧目中,古代题材剧只有15部,这15部剧又多数为“古代传奇题材”。

  据悉,《山河月明》之后,尚有《大汉赋》《阳明传》《天下长河》《天下长安》等多部历史剧待播或者正在筹备中。

  少量的立案,加上创作历程中的“自然流产”,最终能够顺遂与观众碰头的作品就更少了。

  现实上,《山河月明》早在2018年就已经杀青,已往三年半频频删改。这也是历史剧普遍面临的一种状态:拍摄完成之后需履历漫长而又庞大的审核、修悔改程,以及审核效果未知的情形。

  一方面是数目的稀缺,另一方面是质量的低下。近几年来,高口碑历史剧正变得越来越少。从2017年至2021年,在豆瓣评分中8分以上的古装剧,只有《大秦帝国之崛起》和《大智囊司马懿之智囊同盟》两部。

永不熄灭的“伯公灯”

  热闹和翻车

  在近年来源史剧稀缺、优质历史剧更是凤毛麟角的大靠山下,又是市场空档之下开播,且拥有优质主创阵容的《山河月明》最先时备受期待。

  这是一部讲述明成祖朱棣人生历程的作品。制作方颇具雄心:该剧年月跨度大,从洪武到永乐,横跨明初三帝,笼罩近60年历史。作品主要集中在战事、朝堂、家事三个层面举行故事铺陈,试图塑造时代群像,铺陈一幅立体鲜活的明代历史画卷。

  那么,这些起劲收获观众的认可了吗?从现在的反馈来看,似乎并不如人意。在网上,一些历史细节的硬伤成为观众的“槽点”,好比电视剧给朱棣加了个蒙古族女人当心上人、开国将军蓝玉被一个女人用藏在靴子里的火铳崩伤等剧情,甚至让有的观众以为这部电视剧就是“历史正剧和古代偶像剧生出个娃”。

  另外,经由删减的剧情,也让不少观众看得云里雾里。着名影评人李星文以为,“改了又改,宫斗权术弱化了,人物团体柔化了。以是,跟好用的戏剧套路保持了距离,跟历史的原本面目也不重合。”

  着实,这些年来热闹开场厥后落寞收场的例子并不少见。好比,前年底开播的《大秦赋》,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在开播之后迅速翻车,甚至于成了网友们取笑的工具。去年3月,由着名导演李少红执导,号称“还原历史”的《大宋宫词》在三大视频网站上线,引发观众绝不留情的吐槽,豆瓣评分最终定格在了3.8分。

  素养和情怀

  出于国人对于历史的特殊情结,历史剧一直都是国剧中备受关注的门类,降生过许多经典之作。《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天下粮仓》《大明宫词》《大明王朝1566》……这些早年间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道。

  那为什么这几年的历史剧“不行”了呢?

  《大明风华》开播后因诸多情节不相符史实,被网友在微博上建起了一个叫“大明疯话”的超级话题。《大秦赋》则由于“一本正经”地将野史看成正史来讲述,收获了5.6分的豆瓣评分。这些“历史剧”与史实的收支是观众吐槽的一个火力集中点。

  业界以为,1999年《雍正王朝》播出,严谨的剧情与历史形成互文。自此,“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成了历史剧创作的共识。但这也恰恰是历史剧的最浩劫点——在真实历史和合理虚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脱离主流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基本评价,又要兼顾故事性和现实意义。而近几年不少历史剧,就在探索改编界线时翻了车。

  另一方面,随着披着“历史外衣”的宫斗剧、穿越剧、仙侠剧、偶像剧的热度越来越高,也让许多优异演职职员被娱乐与资源裹挟,作品逐渐脱离的“历史”的内核。伪历史剧的底线也一再降低,已从“戏说”堕落到了“乱说”。这成为2019年“限古令”出台以及“历史剧”过审难的主要缘故原由。

  “融媒体时代电视剧往往以碎片化、游戏化的方式誊写历史,注重历史的消费娱乐价值,而忽略剧作逻辑的合理性。”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陈亦水以为,国产电视剧的历史誊写方式,主要的是历史文本在电视剧审美流变中,是以何种逻辑举行改写并消费的,这取决于我们面临历史文本的文化身份位置。“从小我私人视角打开历史的誊写逻辑,创作者小我私人的历史素养与人文情怀至关主要,这不仅十分磨练创作者剧作能力,更在于其文化视野与人生境界。”她示意。

  “服装道具这些‘细节’越来越细腻,排场越来越大,但头脑内在与现实通知性却越来越缺失。”今年56岁的王卫东是大学西席,也是资深“剧迷”,他说,“那些经典的历史剧,在故事之外,会让人对王朝、改造、运气这些主题发生感伤和思索。‘历史剧’制作者们应该明晰,观众真正想看的绝不是没有艺术熏染力和头脑内核的朴陋外壳,而是具有素养和情怀的作品。”

【编辑:王禹】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34970.html

(0)
移动端APP开发
上一篇 2022年4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