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倩
11月9日,时隔10年,美国芭蕾舞剧院携10位首席归来,“芭蕾之冠”《吉赛尔》惊艳悦耳。11月10日和11日,1973年首支访华的美国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先后与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相助登台,两场音乐会上,半个世纪未曾中止的友谊流淌生辉。
11月11日晚,青年指挥家孙一凡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8位费城交响乐团乐手与大提琴家扬·沃格勒奏响“弦音别绪”音乐会。刘方摄
在北京,在国家大剧院,中美两国艺术家以艺为桥,拥抱未来。“艺术是全球化的语言,也是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美国芭蕾舞剧院舞团艺术总监苏珊·贾菲说:“在国际交流打开新事态的时代节点上,我们来到国家大剧院,是中尤物文交流的绝佳方式,我们异常需要这种交流。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还可以再次与北京观众碰头。”
现场 精彩演绎绽放艺术华光
连日来,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见证着美国艺术家的汗水与光泽。
歌剧院里,巅峰芭蕾令人叫绝。大幕升起,清新明丽的墟落风情迎面而来,少女吉赛尔与心上人阿尔伯特情浓意暖,互诉衷肠。《吉赛尔》是历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剧之一,灼烁与漆黑、生计与殒命交织出极具美感和戏剧张力的舞蹈诗篇。这部作品对女主角吉赛尔的要求格外严苛,从少女的娇俏壮丽到得知被阿尔伯特诱骗的悲恸心碎,再到坠入幽灵国家的纠结苍凉,人物弧线跌宕升沉、反差凶猛,对饰演者的演出技术和舞蹈技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戏剧马拉松”成演艺之都壮丽一景
11月10日至12日,8小时俄罗斯经典大戏《静静的顿河》时隔4年后重返北京,在首都剧场上演再次引起轰动;此前不久,陕西人艺5小时的话剧《生命册》作为“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收官之作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5场演出中,斯凯拉·勃兰特、伊莎贝拉·博伊尔斯顿等5位首席舞者大展身手,精湛的手艺水准、到位的情绪表达将吉赛尔作为少女与幽灵的两面诠释得生动细腻;埃尔曼·科尔内霍、丹尼尔·卡马戈等5位首席舞者饰演的阿尔伯特以好像脱节地心引力的跳跃高度、稳固与速率兼具的快速旋转赢得热烈喝彩;第二幕中,舞者们好像统一了呼吸,协力塑造出剧中著名段落“幽灵群舞”的萧洒轻盈之美,极致彰显了这支美国芭蕾“梦之队”的绝佳实力。
音乐厅里,两场音乐会友谊无限。11月10日,中国交响乐团与费城交响乐团续写“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两团乐手由李心草、特里斯坦·瑞思·舍曼执棒配合登台,《二泉映月》、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运气”》等作品深情回响;50年前,原中央乐团位于和平里的排演厅里,这些经典的旋律凝聚着中美音乐家亲密无间的交流探讨。11月11日,青年指挥家孙一凡挥起双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8位费城交响乐团乐手与大提琴家扬·沃格勒奏响“弦音别绪”,陈其钢、伯恩斯坦、德沃夏克的作品诉说着对故土的情思,闪灼着多元文化交汇的荣耀。
幕后 艺术交流铸就深挚友谊
“50年前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会再回到这里。”73岁的小提琴家大卫·布斯说。1973年,他追随费交到访中国,时光荏苒,20岁出头的小伙子现在年逾古稀,“那是我刚最先事情后接到的第一个义务,破冰的中国之行影响了我的整小我私人生。遇见这里的人、看到那么多差其余修建……一切让那时的我以为难以置信,直到今天,这依然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履历。”
重回北京,一双熟悉的手赶来与大卫·布斯相握——90岁的原中央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党委书记朱信人也是昔时的亲历者,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两位老同伙牢牢拥抱。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足以把青丝染成鹤发、把两位青年变作老者,但音乐铸就的友谊从未在时光的长河中褪色。
“音乐将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我备受感动。”大卫·布斯激动不已。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同样感伤良多:“我们很喜悦今年能再次来到中国交流演出,纪念乐团1973年的历史性巡演及与中国人民结下的50年友谊。1973年的访华之行被中国人民视为中美友好的象征,希望我们的音乐能继续构建中尤物民和器械文化间的桥梁。”舞台之外,费城交响乐团还与中国偕行们深度互动,好比,他们与国家大剧院就演出相助、剧院运营等话题分享了相互履历,杀青了许多共识。迄今,费城交响乐团已12次访华;未来,更多华章仍待誊写。
老友再逢的同时,也有新同伙正在熟悉中国这个优美的国家。年轻的指挥家特里斯坦·瑞思·舍曼第一次来到中国,为此苦练了两个月的中文。“中国的文字、诗歌,是值得用一生研究的文化。”特里斯坦·瑞思·舍曼说。11月10日的音乐会上,他执棒两国演奏家演绎了《唐诗的回响》,交响乐承载起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张继《枫桥夜泊》、李白《将进酒》等撒播千古的诗篇,今古相融,器械相会。音乐是一种逾越了时旷地域的语言,“我们用同样的乐器、同样的记谱法,在统一个舞台上缔造了美妙的声音。”特里斯坦·瑞思·舍曼说。
“文化交流可以引发我们的许多灵感。”扬·沃格勒说。今年3月12日,他率先登台国家大剧院,开启了外国艺术家接连访华的新篇章。扬·沃格勒深切地感受着多元文化碰撞共融的巧妙与美妙,他以11月11日自己演奏的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为例,旅居美国的德沃夏克在音符中挥洒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新天下的探索,作曲家对差异文化抱持的开放态度唤起了扬·沃格勒的深深共识,“费城交响乐团从美国来,我从欧洲来,我们一起来到北京,感受着中国文化给予我们的启发,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把自己文化中的一些灵感反馈给中国观众和中国艺术家。在我们看来,文化的交流对话永远值得期待。”
[
责编:张晓荣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8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