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三门闸街道的千亩生姜种植基地,连片的姜田郁郁葱葱,翠绿的姜叶在微风中摇曳,阵阵姜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一派充满希望的绿色丰收景象。
千亩生姜丰收在望。
近年来,汝南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的发展模式,瞄准市场机遇,重点打造现代化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成为撬动区域经济提质发展的重要支点,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千亩生姜基地位于三门闸街道姜庄社区、东城社区等区域。该区域是三门闸街道规划的五大功能片区之一,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形成了连片规模化种植格局,是当地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和富民产业。
河南省息县:电商搭台物流唱戏 “土宝贝”变身“网红货”
8月26日,在直播镜头前,河南省息县乡土主播用带着乡土气息的朴实话语介绍农产品;镜头外,直播间订单实时跳动,消费者隔着屏幕就能感受田间地头的真诚。从单个直播间火爆,到众多农户的增收,息县正以电商为笔、物流为墨,将田间地头的“土宝贝”转化为全国消费者青睐的“网红货”,让县域发展稳稳接入全国大市场的“快车道”,交出一份“破圈融入”的亮眼答卷。过去,物流短板确实让农户们苦不堪言 乡镇快递点稀少,若要运输大件农产品,还得先拉到信阳中转,不仅绕路耗时,单程就要耗上大半天,遇上夏季高温,新鲜农产品还没送到目的地就变质了,造成不小损失
据介绍,生姜种植是“短平快”的高效特色产业,具有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为推进项目建设,三门闸街道政策倾斜,设施配套,实施新建、改造温室大棚,配套机井、水罐、变压器、道路、排水沟、管涵桥等水利、电力和交通设施,显著提升了基地的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条件。
千亩生姜种植基地积极融入“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等产业化发展模式,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包括开沟、起垄、覆膜、搭棚等精细化田间管理等,人工智能、数字管理成为主体。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产销对接和高科技服务,降低农户风险,增强产业韧性。
据农业农村部门初步估算,生姜亩产效益可达3万余元。种植户王光九望着即将成熟的生姜,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虽然大旱,但由于政府配套设施齐备,灌溉便利,生姜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估计亩产往少里说,也得小万把斤。”
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生姜产业以其可观的亩产收益。基地的规模化发展显著带动了参与农户的经济增收,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就业机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目标,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杨保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范亚旭 杨保森)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9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