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外来树种人工林中设置“本土森林岛”,有助于促进林地自然过渡为本土森林。
外来树种人工林冠层下的环境适宜本土植被生长,这被认为有益于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但为了实现这一点,本土种子必须到达该地区。
国际观察丨破浪出海谋共赢——中国车企携新技术为欧洲带来新机遇
新华社德国慕尼黑9月10日电题 破浪出海谋共赢——中国车企携新技术为欧洲带来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胡晓明李函林邰思聪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9日在慕尼黑开幕。今年车展上,中国新能源车展台令人瞩目,从整车企业到智能化和供应链企业纷纷展示最新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中欧车企从单纯的市场合作转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供应链协作上的开放合作,不仅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也为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奠定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之一、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研究人员格蕾丝·马歇尔说,研究团队在新西兰霍克湾地区的一片辐射松人工林内持续监测了6个月的“种子雨”,也就是到达特定区域的种子数量。结果发现,在人工林与本土原生林交界边缘的20米范围内,落下的本土种子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这个效应在肉质果类林木种子(即鸟类传播的种子)中尤为明显。随着距离加大,本土种子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
研究由此提出,在外来树种人工林中穿插设置一片片的“本土森林岛”,可能有助于促进林下本土植被的生长。“本土森林岛”不仅提供本土种子来源,还能为传播种子的鸟类提供栖息地,从而加速向多样化的本土森林过渡。
论文发表在新一期《新西兰生态学杂志》上。(龙雷 李惠子)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9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