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阳光温温顺煦,小草破土而出,树木吐露新绿。
在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一作业区北六采油队辖区内,采油工焦念国无暇浏览景物,骑着电动车焦虑地赶往X2-D4-X323井。
他接到班长梁超从数字化集控中央打来的电话,电脑平台发出黄色预警,显示此处抽油机杆断脱,通知他马上赶往井上查看。
一起疾驰,焦念国赶到现场时,盘根盒正在往外漏油,他立刻打开抽油机配电箱停机,掏出电话联系计量间把井的回油掺水阀门关死,然后把井口生产总闸门关闭,终于不再漏油了。
“班长,果真是光杆断了,快点上报抢修吧。”焦念国给梁超回了电话。那头,梁超马上上报作业区调剂室,仅用两个小时,油井又恢复了生产。
焦念国管着20口井,刚刚的事故井是其中最远的一口,按已往日间的通例巡查,他得两个小时以后才气发现问题,“现在靠电脑智能控制,能第一时间发现故障点,实时处置。”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队的数字化刷新。”焦念国边说边带记者回到采油队。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通过“自主创新+开放互助”模式,打造了数据采集与监控治理系统、油井智能控制综合治理平台两个平台。北六采油队作为试点,从2020年5月最先数字化刷新,一年后正式投入使用。
走进北六采油队数字化集控中央,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四张简朴的办公桌椅,班长梁超走向最里边的一台电脑,轻点鼠标打开页面,“这些绿、黄、红、蓝的小点点,都是我们所治理的油水井,每口井的数据资料、生产动态在这里都能看到。”
梁超打开的是油井智能控制综合治理平台,油井生产数据信息每10分钟更新一次,形成加密治理。以前,油井作业平安靠人工巡查,夜里巡两次,中央距离五六个小时,井上若是停机发现不实时,影响开井率不说,冬天还容易冻堵。
时空观察丨中小学今秋开设劳动课 怎么教?如何学?
其中“农业生产劳动”和“传统工艺制作”贯穿九年;“工业生产劳动”和“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从五年级开始一直到九年级。南宁市大学东路小学办公室主任 政教处副主任 邓艳君:想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劳动技能锻炼,培养他自主能力,独立能力。
“用上这个系统,不管什么时间井上泛起故障,手机里都能收到警报,我们会第一时间实时处置。”党支部书记张琳说着,打开旁边另一台电脑页面,“你看,我们班中转站目的掺水控制,以前都得靠履历、凭手感,现在电脑上操作,数值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几分钟就搞定了。”
从定温控掺到定量控掺,新的数字化系统不仅降低了地下“服役”三四十年的老管线穿孔事故发生率,而且天天还可节水430立方米、节电690千瓦时。通过冲次自动优化,系统效率提高了7.87%,平均单井日耗电量下降了27.72%。
焦念国虽然是队里的先生傅,但头脑一点儿也不落伍。看着数字化刷新的利益,他也加紧学习,对智能手机操作不太醒目的他4天就学会了查看平台、调控数据,还以多年的管井履历介入完善队里的数字化建设。
“听说厂里这方面人才缺得很,我们就把履历孝顺出来。”焦念国说。
企业数字化刷新,人才欠缺是普遍存在的难题,采油四厂数字化运维中央副主任祖智慧详细统计过:往后几年,厂里预计每年要完成七八千井次的数字化妆备拆装,500多根信号杆、650余公里光缆皮长、660余台交流机的运维,“但现在仅有二三十名数字化运维职员。”
“天下人大代表、采油四厂第一作业区资料班资料员孙雨飞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前段时间她来队里宣讲两会精神,特意提到,针对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两会她专门提出建议。”张琳接过话茬,“你们媒体也给呼吁呼吁。”
“眼下的燃眉之急怎么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缔造条件也要上,这是咱大庆石油人的传统。一下子招不来,我们就先培训自己的员工。”采油四厂正在建设数字化油田模拟实训基地,祖智慧这段时间一直在组织职员加紧建设投用。
将一个注入站外输泵房刷新划分为实训装置区、模拟中控室、物联网实践区,席卷了油田采油生产的8个治理单元、9个主体工种,无论是手艺职员、治理职员,照样数字化岗位操作职员都可以在这里“充电”。
“一年能培训差不多8000人,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从硬件到软件的操作,让全厂员工都来轮训一遍,就能实现‘全民皆兵’。”祖智慧信心满满。
不仅在采油四厂,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盘算等现代信息手艺在大庆油田的应用,这座已开发建设62年的老油田正焕发出新动能。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王继红)
【编辑:孙静波】 ,
原创文章,作者:移动端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kxmy.com/apph5/37425.html